“菜地改公園后,每天飯后我們都會出來遛遛彎、散散步。”1月12日,在夷陵區營盤社區制罐廠小區,居民趙玉祥和往常一樣飯后來到小區前的公園進行鍛煉。他告訴記者,社區推進的“舊改新”讓他一家告別“鬧心窩火”的日子,重新過上暖心生活。
制罐廠小區居民在小區口袋公園健身鍛煉。三峽日報通訊員 雷奧琳 攝
趙玉祥所在的制罐廠小區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后因企業改制,成“三不管小區”。長達20多年脫管運行,致使小區路面、房屋立面、基礎配套設施等逐步呈現破損、缺失等狀態。小區201戶居民求變聲音強烈。
“群眾的呼聲就是我們的履職清單!”營盤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華告訴記者,2021年,制罐廠小區被納入夷陵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為匯聚民意,社區先后組織居民召開了10余次院落會,收集到居民意見建議近20條,邀請居民和黨員作為代表共同商定改造方案,并監督改造質量。
在社區牽頭下,制罐廠小區先后完成了地面刷黑、欄桿安裝、雨污管網重鋪等基礎工程,并增設了健身器材和停車位。
此后,陸續新建了居民休閑娛樂的黨群連心站,對外墻作了立面更新,并且將小區內的菜地改造成了口袋公園。
“現在,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健身下棋、閑坐聊天也有了場地,大家很滿意。”談起小區的變化,在小區居住了40多年的原制罐廠老職工高長平喜上眉梢。他說,小區不僅環境美化了,居民的素質也提升了,“垃圾亂扔、隨地吐痰的不文明現象沒有了,大家有空就會主動打掃家門口的公共區域,共同維護家園潔凈。”
同時,為解決物業空缺問題,長效保持改造成果,在區住建局的牽頭下,制罐廠小區還引進“紅色物業”,采取按0.2元/平方米的價格向居民收費、剩余由政府補貼的方式,為小區提供“保安、保潔、保綠”等基礎性專業化物業服務。
而今的制罐廠小區,處處整潔美觀,居民臉上洋溢著舒心的笑容。
制罐廠小區的蝶變只是夷陵區眾多老舊小區改善居住環境的一個縮影。
據夷陵區住建局主要負責人透露,2023年以來,夷陵區共投資7398萬元,完成41個共計95棟2094戶的老舊小區改造,總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使得夷陵區老舊小區改造累計達116個,其中41個老舊小區通過進駐“紅色物業”,推動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記者 黃善國 通訊員 雷奧琳
記者手記
夷陵區通過“創建惠民攻堅解難”行動,大力開展老舊小區改造,讓年久殘破、居住不便的老舊小區有了重獲新生的機會。
以“心”換“新”,實現“建管”良性循環,制罐廠小區成為夷陵區老舊小區改造的示范。在夷陵,更多老舊小區居民住上“新房子”,他們臉上的燦爛笑容不僅是日子越過越紅火的直接體現,也是對夷陵區持續“推磨”解難、做好創建惠民工作的充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