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村民吳本倫收到了陳廷海和愛人劉志君還來的1萬元欠款。當天,村民汪友順也收到了老陳夫妻還來的2000元欠款。至此,這對夫妻所欠債務僅剩12.4萬元,距離還清近百萬元欠款又近一步。
因為一場變故,這對農民夫婦意外背負上了近百萬元債務,不跑不躲,艱苦奮斗,堅持17年一筆一筆償還;而身為“債主”的210戶村民,不追不討,守望相助。
“信義之城”湖北省當陽市農民群體崇信重義的美德事跡感動八方百姓。人們稱頌他們用義舉踐行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的正確義利觀,展現了新時代的農民精神風貌。
“還剩下12萬元錢,爭取明年還清”
入冬時節,江漢平原西緣的湖北省當陽市半月鎮紅光村,農田里仍見隨處忙碌的人們。記者見到陳廷海時,他正忙著收割地里魚腥草的葉子。這是一味藥材,曬干后有藥販子上門收,每斤2.4元。
當陽是“中國魚腥草之鄉”。魚腥草的根與莖葉都是寶,經濟效益很高。今夏,陳廷海在農業部門扶持下也種了5畝魚腥草。陳廷海說,打霜后葉子枯了就沒有用了,所以要搶在天冷之前收割完,收獲地下的根還要等到明年夏天。
陳廷海不高,瘦弱單薄。難以想象17年他是怎樣來扛著百萬元債務,艱辛走著還債路。陳廷海微笑著說,這是靠著一種信義的支撐,也是鄉親們的情義支持。
11月30日晚,夫妻倆盤點今年的收入,手頭上還有1萬多元的利潤,第二天夫妻倆就趕緊拿著錢去還賬了。
“總算挺過來了,看到希望了,還剩下12萬元債。”陳廷海自信地說,如果明年魚腥草行情好,一季就能把余下的賬還完。
62歲的陳廷海只有高中文憑,是紅光村勤勞能干、先富起來的能人。20世紀90年代末,他一邊種地,一邊干起農副產品經紀生意。因為他為人誠信、買賣公平,鄉親們都樂意將農副產品交給他代為銷售。
2006年夏天,陳廷海收購村里210多家農戶的50多萬公斤油菜籽,總價值98萬元。他將這批油菜籽交售給一直有生意往來的鄰縣一家油脂廠,不承想油脂廠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了。
炎炎夏日,陳廷海一家如墜冰窟。“差鄉親們那么多錢,當時都不想活了。”他寢食不安,開始大把掉頭發,妻子劉志君病倒在床一個多月,整日以淚洗面,一下瘦了10多斤。鄉親們近百萬元貨款,拿什么還???
出乎意料的是,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沒有一位鄉親上門要款索債,大家就像沒有發生這事一樣。陳廷海夫婦既感動,又愧疚,更加堅定決心,不管難,債一定要還,不能辜負鄉親們的信任和情義。
“我被人騙了,可我不能騙別人!”一個多月后,陳廷海夫婦把家里的糧食、生豬、雞鴨等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賣了,拿出兄弟姐妹等親戚們湊起來的幾萬塊錢,挨家挨戶說明情況,請大家放心,表示決不賴賬,這輩子砸鍋賣鐵也要還上鄉親們的血汗錢。他給每戶村民打下欠條作為憑證。
陳廷海屬牛,確有一股犟牛勁,有韌性,有毅力,耐勞苦。為了還賬,陳廷海和妻子起早摸黑種地,農閑時便外出打工。他整合自家和流轉的13畝土地,發展規?;N植。賣谷子賺一筆錢,還張家李家一點;外出打工掙一點錢,還王家楊家一點;有時一千,有時二千,勤扒苦掙,積少成多,一點一滴償還。
他后來又在鄉親們的支持下,購買了一輛農用車,繼續代購代銷農副產品。收一斤稻谷、玉米,賺兩三分錢,一年收售上百萬斤。為了多收購一點,陳廷海起早貪黑,東奔西跑,十里八村每一條村路都很熟。八九月進入收購高峰時,一天休息三四個小時,常常是凌晨4點起床,馬不停蹄輾轉村戶與廠家之間,月明星稀才回家。就這樣靠著種地、打工、做小生意,17年里,一筆筆地掙,一筆筆地還。
漫漫還債路,陳廷海夫婦含辛茹苦,省吃儉用,除了日用必需品,家里沒再添置什么東西。衣柜是結婚時打的,床和桌子是一個廠家淘汰的,衣服是親戚送的。陳廷海身上一件薄薄的舊棉襖,還是11年前兒子結婚見親家時花30多元買的,已透出油膩,袖口和領子都磨破了。
說起往事,妻子劉志君禁不住淚流滿面。還債過程中,她也變得堅強起來,與丈夫不離不棄,相濡以沫,一起下地干活,打理家務,屋里屋外干凈整潔,農具和柴火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兒子大學一畢業,果斷放棄考研,早日就業,只為幫家里分擔。家里的賬本上,記著給鄉親還債的記錄,當丈夫查閱小賬本時,她會不自覺流淚。
“只有把賬還完,我才能挺直腰桿做人。”日漸佝僂的陳廷海不停地奔波勞碌著,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早日還清“良心債”。他始終認為,做人做事,誠信為本。2022年11月,陳廷海上榜中央文明辦評選的誠實守信“中國好人”。
“我們雖然困難,但眼下你們更難,先緊著其他老鄉的還吧!”
陳廷海17年踐信守諾還巨債的事跡令人動容,紅光村210戶村民“債主”從未上門討債,反而支持他周轉,在十里八鄉被傳為美談。
陳廷海說,鄉親們的信任和情義讓他感到溫暖和力量,看到前路有光。
人無信不立。一個人講信義,就會被人信賴。陳廷海把村里的困難戶列了出來,決定先還他們的錢。陳廷海到江小盼家遞上菜籽款時,卻被拒絕了。江小盼說:“我們雖然困難,但眼下你們更難,先緊著其他老鄉的還吧!”
看到陳廷海的遭遇,村民們不約而同地不追不討,很多人都不準備要那些菜籽款。不少村民來他家探望時寬慰說:“我那錢就算了,就當那一季沒有種,來年再種唄!”
73歲的吳開銀和陳廷海家相隔200米,6000多元的債,從未上門討要,也沒要打欠條。吳開銀說,陳廷海是言而有信的人,信用遠勝過欠條,現在他家每年1.5萬斤稻谷都還是賣給陳廷海。
村民把陳廷海的事都當成自己的事,陪著他一起還債。17年間,在陳廷海舊債未清的情況下,許多鄉親仍毫不猶豫地借錢給他周轉,鼓勵他東山再起。大家支持陳廷海買車跑經紀生意,家家戶戶繼續把糧食交給他,不管是稻谷菜籽,還是玉米麥子,都留給陳廷海來收。每年雖有很多經紀人來村里收糧食,現款現結,即便高二三分錢,大家也不賣。
陳廷海最艱難時,村民楊志瓊直接將地里剛收的1000多斤棉花給陳廷海。楊志瓊說:“這些棉花值4000多塊錢,你拖去賣了,錢你拿著周轉。”村民任志芬糧食賣了,把錢放他那里,給他做本錢。她說:“老陳勤扒苦作掙錢還債,硬是一分一分把當初欠我的6000元還清了。”
陳廷海17年前欠席仙蘭的3000多元菜籽款,早已還清。但去年聽說陳廷海收購糧食缺錢周轉,老人又主動借給他8000元。她說:“這個時候,就該眾人抬一把。”
村民余星香去年賣糧食收入3萬多元,主動拿出其中2萬元借給陳廷海周轉。她說:“在村里,陳廷海雖欠債百萬,卻沒有一句罵名。”
村民們心甘情愿地守護陳廷海一家,實際也是他們善良誠信重情義的一種回報。陳廷海早年跑運輸,又做糧食經紀,在村里,他第一個買自行車,第一個用上手機。他寬裕時,從來不忘幫襯鄉親。父老鄉親,左鄰右舍,有急難之事都出手相助。
楊志瓊談道,以前家里窮,小孩讀書交不上學費,一到報名就找陳廷海借錢,他從沒推脫,也從不催著還錢。村里找陳廷海借錢讀書的,少說有30戶。就連平日里買種子、化肥、魚苗、飼料這些錢,也常是陳廷海幫鄉親們墊付。
提起陳廷海,楊邦銀感激不盡,當年陳廷海及時借錢給他看病,保住了命。當陳廷海來給一萬元糧款時,他便說:“你都這么困難了,這錢你就先拿去還賬周轉,我不急著要。”
當地政府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將陳廷海納入低保,幫他辦理小額信貸,提供多方面幫助。大家只有一個愿望,希望他能振作精神,東山再起。
看到丈夫日曬雨淋,飽經風霜,妻子劉志君很心疼。她說,多虧鄉親們信任他,支持他。他從沒想過賴賬,手機號一直沒換,就是怕別人找不到,“他最高興的時候,一個是掙錢的時候,一個是還錢的時候”。
用信義精神影響身邊人,引領社會風氣
陳廷海踐行的是“信”,村民們踐行的是“義”,“活著把債還完”是信義,“陪他一起還債”是信義,信義在樸實普通的農民身上熠熠生光。
這段崇信重義、守望相助的事跡,已在當地廣為傳頌。
半月鎮紅光村黨總支書記談朝成說,當陽擁有全國三大關帝廟(陵)之一的關陵。“關公故事廣為流傳,關公對人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創業以勇的形象深入人心。”17年來,210戶村民無一人追討債務,面對村民的充分信任,陳廷海給出了承諾,他們背后承載的信義精神價值連城。
半月鎮中心小學掀起學習紅光村信義精神的熱潮。黃曉華老師說,就像講關公故事一樣,老師們帶領孩子們一遍一遍觀看紅光村信義故事,教導孩子們要從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當陽市及所在的宜昌市號召學習陳廷海和紅光村農民信義精神。宜昌市委書記熊征宇說,陳廷海發自內心的誠信堅守,綻放出感人的信義之光、人性之美,要深入學習他以誠立身、向善向上的品質。當陽市委書記劉傳鋼說,“信義”是優秀中華文化的傳承,當陽是信義之城,去年推出“長坂雄風,信義當陽”的城市品牌,賦予新時代內涵,讓信義唱響當陽,為創建全國百強縣市賦能。
近年來,當陽市全力打造“信義之城”,開展關公文化、信義精神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市場、進景區;樹立先進典型,評選出信義農民、信義企業、信義工匠、信義少年等,建設義鎮、義園、義坊、義街,讓關公文化走進千家萬戶,用信義精神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在當陽市,陳廷海和紅光村民的信義故事并非個案,也不是偶然。記者了解到,當陽有重情重義的“蓉姐”、誠信經營的王榮柱、誠信服務的吳光美……信義精神早已刻在當陽人骨子里,縈繞整座城市。
記者在紅光村采訪,了解到這樣一個故事:包工頭鄭啟兵,因為承辦的工程被拖欠工資,自己貸款20多萬元,為30多位農民工發工資。正是因為重信義,接手工程更多,農民工也不離不棄,跟著他干。
三峽大學教授王前程說,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陳廷??恐环N信義支撐,17年堅持不懈,把債一點一點還清,這就是信義的力量。信義是人性價值內涵,是社會發展基石,每個人都崇信重義,公共秩序和社會文明才能得到堅固支撐,社會才能更加和諧美好。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覃國慈認為,當陽信義故事,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大力宣傳和學習,力促人們塑造健康人格、鋪就道德基石,樹立民族大義、社會信義及人間情義,讓信義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原載12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 原題為《“信義老農”和他的“情義鄉親” ——湖北當陽農民陳廷海負債百萬還債十七載:債戶不跑不躲,債主不追不討》)